乒乓球和羽毛球人人会打,为什么做不好职业联赛?| 体育101
国庆期间,体育产业生态圈特别推出一档特别节目《体育101》,跟大家一起畅聊体育圈的热门话题。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乒乓球和羽毛球,怎么就做不好职业化?
先问你两个问题:你爱打乒乓球、羽毛球吗?那么,你看过乒超、羽超联赛吗?
的确,乒乓球贵为国球,而羽毛球同样深受体育爱好者的喜爱,这两项运动参与的人数众多,但提起“乒超”和“羽超”,普通球迷可能知之甚少,而圈内又对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负面认知。
众所周知,欧洲足球联赛、美国的四大体育联盟,都是从浓厚的体育氛围中自下而上生长起来的。那么,究竟为什么,我们的乒羽两球,无法从草根中崛起一个出色的联赛呢?
来一起聊聊吧!
主持人/ 董武英 编辑/ 许可健
近日,国内乒羽坛出了一则刷屏新闻——刘国梁这个“不会打球的胖子”终于回归了!
在距离东京奥运会还有666天的时候,刘国梁担任了中国乒乓球协会第九届委员会换届筹备工作小组组长并主持协会工作,全力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
延伸阅读:距离东京奥运666天,刘国梁终归来!
然而,即便乒乓球、羽毛球有着刘国梁、林丹等众多家喻户晓的明星,其背后的乒超联赛、羽超联赛的关注度却依然不高,职业明星与联赛的冲突不绝,其欠缺职业化的声音也屡见不鲜。
就在刘国梁回归的早些时候,很关注体育新闻的朋友可能在新闻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女乒奥运冠军刘诗雯在微博上吐槽即将揭幕的乒超联赛,表示自己已被俱乐部挂牌,看不懂联赛规则,职业未来变得扑朔迷离。
消息一出,关于乒超联赛“不职业”的讨论也再度席卷体育圈。
刘诗雯吐槽联赛规则
无独有偶,我们的羽毛球运动,同样是深入万千百姓之中,但却在职业化方面不见起色。不光球迷中认知度不高,连我们的“一哥”林丹,也多次因为赞助商等一系列的问题,与羽超展开“骂战”。
与此同时,印度、马拉西亚羽毛球联赛,却如火如荼的进行,一度吸引了李宗伟、蔡赟等名将加盟……
↓快人快语的林丹,多次在社交媒体上揭开羽超伤疤
在人人都会打两下乒乓球、羽毛球的今天,为什么这两个职业联赛始终不见起色呢?
今天的《体育101》中,来一起说说对此的真实的看法。
@扎心的锥子:
乒羽做不好职业化,为啥?我就直说了吧,还是这两个项目能夺金,能争冠。要是乒羽跟足球、篮球一样扶不起来,那基于众大的人口基数,其职业化程度没准反而会更高一点。
乒乓球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的“保留项目”,是国球,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成绩不容有失,要是这个项目都夺不了牌,估计得被国人骂死,羽毛球也差不多,也属于我们的优势项目。
你要想啊,就连国足咱们都能保持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乒乓球、羽毛球这种冠军早已被视为囊中之物的项目,能容忍出问题吗?
所以,得努力,得训练,这次刘国梁复出这个事,乒协666天准备东京奥运会,还有两年一届的乒乓球世锦赛,其他的如亚运会、全运会等,众多国手为成绩备战的同时,还能有多少时间去搞职业?
而且,运动员自己也有所考量,在这两个项目上,国际大赛对运动员来说更有价值,这不单是钱的问题,还有荣誉等无形的东西,这些在职业联赛中都很难获得。
所以啊,在我国,国足再不行,联赛反而有发展空间,至于乒羽,搞不好职业,还是因为实在是太强了,为国争光的任务太重了,职业化只好让道了。
@双刀李老二:
客观来说,乒乓球搞职业还挺难,因为观赏性实在成问题。足球、篮球、网球等比赛,场子大,看起来也方便;乒乓球呢,球台就那么大一块,对手之间相隔不到3米,如果现场观赛,角度受限,距离受限,因此也导致这一块收入不行。
电视转播呢,感觉转播方式也成问题,乒乓球跟台球像斯诺克还不一样,斯诺克节奏慢,大多数时间球台边也只有一个人,视野很不错;乒乓球节奏太快,几秒、几十秒就出结果,因此对电视转播要求很高,现在这一块转播质量和效果还有一定问题。没人看的话,职业也很难发展起来。
其实去年国乒跟腾讯搞那个“地表最强12人”有点意思,商业化包装、转播镜头的切换、跟娱乐的结合,做的都不错,也有不少张继科、马龙等人气球星的迷弟迷妹去看比赛,不知道为啥后来不搞了。咱搞传统优势项目不要怕中二,吸引年轻人就得靠这个。
之前日本电视节目把马龙称为“帝国的破坏龙”,给出了六边形的能力雷达图,这些对于赛事包装其实是很有必要的,能吸引年轻人,而年轻人最具活力,也有消费力。
@门外的野蛮人:
先说在前面,本人只是乒羽爱好者,生态圈的读者朋友勿喷。我的看法是,有的比赛是用来看的,有的比赛是用来参与的。我感觉乒乓球、羽毛球职业赛事做不起来,虽然大家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但并不爱看比赛,因为这两个项目貌似不难,4年一度看看奥运会什么的,但是看懂中间的诀窍,欣赏联赛的乐趣,其实还挺难的,很复杂。
像足球、篮球,你就算不懂战术,你也可以看懂进球得分,不影响你发朋友圈和微博跟大家交流。
乒乓球呢,发球方式之间的差别看不出来,球怎么旋转也判断不出来,你能看到的也只有发球、接球、过网、撞网、出界这种,跟竞技内容本身没关系,没看过的跟会打的差别不大,觉得很厉害,但是看不懂,乐趣就少了很多。
羽毛球也差不多,观众接收到的信息也很少,顶多是“这个球有点diao啊,哈,竟然接住了!”更多的乐趣其实体会不到。
我感觉是不是应该学习网球,多用用科技手段和打造职业化体系?例如各种技术的镜头、多视角的回放、球速的统计、各种技术统计、排名、年终赛等等,这样球迷看起来可能乐趣多一些。
另外,可能这对解说员的要求其实也很高,能把大家都说懂其实很难,我觉得央视有一些解说确实业务能力还是差一些,其实多做做功课,乒乓球羽毛球也可以说的很精彩嘛,像央视主持人陈滢,一个羽生结弦的花样滑冰都能说的那么好。
当然可能这些方面的问题很难解决,我是外行,不太懂,看看行业人士如何改进吧。
▶️央视对羽生结弦表演的解说,可以为专业项目增色不少
@暗中观察的萝卜:
我算是了解一些羽超和乒超的了,其实最近刘诗雯的挂牌摘牌问题,之前也经常出现,规则每年都在变化,也缺乏监管机构,说实在的,除了规则制定者,其他人想搞明白规则,真心不容易。
不光是涉及选手利益层面的规则有问题,在赛制方面、转播方面的改变,也导致了冠名商一直在发生变化。联赛时间不固定,赛制不固定,有时央视再不转播,就难免多次出现找不到冠名商,被迫“裸奔”,而其他的赞助商也很少,即便是很少的赞助商,有时也会出现“林丹品牌与赞助商冲突”这样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俱乐部想要获得商业收益则更加困难,再加上可以称得上乒羽运动员最具商业价值的资产——肖像权,也被乒协、羽超牢牢把控,俱乐部本身难以弥补亏损,俱乐部也有俱乐部的难处。
这种情况下,想要联赛单独繁荣,要求太高了。这方面值得学习的还是网球和高尔夫,虽然赛制差别很多,但这两个都是个人项目里职业化程度最好的。在这方面,我们的联赛历史还很短,需要学习的还很多。
希望刘国梁归来之后,不光为着眼东京奥运会的成绩——其实有没有他,大概丢金牌概率都不太大吧?那不如拿出来一些精力,把之前的“第三次职业化”在进一步推进,搞一搞我们的联赛,可能对于这项运动的长远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此外,羽毛球,李永波之后的领军人物又会是谁?
@油温兔子:
这中间有个很有意思的点,在于你究竟是自上而下的发展一项运动,还是自下而上的?
这句单独拿出来说可能有点“玄学”,那咱们不妨举例而论,英国足球自草根中生长起来,一步一步搭建起多级别联赛、杯赛体系,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而我们的中超联赛,此前多年都没有基层联赛,先有了头部联赛,然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的打造中甲、中乙、中冠……女足的三级联赛也已经成型。
▼体系化日本足球联赛金字塔
其实咱们的乒乓球、羽毛球具备着自下而上的土壤,对此有爱好的人员众多,选手也众多,完全可以搞多级别的赛事,把民间赛事与顶级赛事结合起来。反之,如果搞出一套只有乒超、羽超的联赛,且这个联赛还受到顶层的多方掣肘,那么联赛的走低也就是必然的了。
多说一句,现在蓬勃发展到无法阻挡的电竞,其实就是典型的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赛事。你看到这种模式的生命力了吗?
@董:
乒乓球作为国球,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根据刘国梁在2017年2月回应韩媒不实报道时披露的数据,我国乒乓球专业选手2000人,业余体校30000人,全国参与乒乓球每周两次以上,一次一小时以上的有8300万人;羽毛球的爱好者更多,虽然没有最新的数据,但根据14年的新闻报道,当时全国羽毛球人口高达2.5亿(统计口径和方法未知)。
也就是说,单以群众基础来看,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土壤。
按理说,如此之多的参与人数,本身就是潜在的乒羽观赛人群。但较为尴尬的是,对于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来说,人们的更愿意选择直接参与比赛,而不是观看赛事。这种情况,也是乒超、羽超两大联赛职业不起来的根本原因。
所以,乒超和羽超的当务之急是把联赛做好看,吸引更多乒乓球爱好者及非爱好者观看比赛。有了基础,才能再谈职业。要打下新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联赛要向观众传递何种价值,以何种方式传递,这涉及联赛的定位和转播内容、方式的选择;如何宣传联赛,并吸引观众关注并观看,这将决定赛事本身的影响力;以哪些平台转播赛事,使潜在观众更好地接触到联赛内容,等等。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关于联赛的诸多饱受争议的规则规定,也要实现配套式的改善。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团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也因此极大地带动了2016年度乒超联赛整体的关注度。据乒超官方数据,2016年乒超联赛的现场观众平均每场在1000人左右,电视收视率平均在0.2左右,网络直播每天点击量在16万人次,常规赛结束前共有2400多万人次看直播。
这种情况,很明显是乒乓球明星热度在短期内的直接影响,但也间接说明了乒超联赛本身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而羽超联赛也是如此。
自1999年更名以来,乒超已经走过了将近20个年头;而羽超从10年开办,也已走过了8个年头,但由于种种复杂原因,这两个极具群众基础,本应打造成顶级职业联赛的赛事至今经营惨淡,商业化程度堪忧。
但从根本上讲,在讨论乒超、羽超的职业化难题之前,我们也需要回答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乒协和羽协到底愿不愿意让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实现职业化?
好了,有关羽毛球、乒乓球职业化问题的讨论,就进行到这里了。说了这么多,目的还是衷心地希望,我们的羽毛球和乒乓球可以在获得更多国际荣誉的同时,也能多多带动联赛的发展,甚至带动民间赛事的发展。
只有配套的职业化体系等元素跟上了脚步,乒乓球和羽毛球才能更加平稳地发展,才可以在不依赖体制的情况下,为我们大赛输送更多人才。
那么,对于这个话题,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评论中与我们互动!也欢迎在读文章之余,多多参与到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中来。下一期国庆聊天室《体育101》,期待你的参与。
如何更方便的在众多账号中找到圈哥呢?
按照下面操作,只需三步就可以啦!
···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